证书查询     关键词查询     联盟平台  
设cunn为主页

国际物联网建设中我国的优劣势分析
2013-11-13 14:45:54   来源:   评论:0 点击:

早在上世纪90年代,物联网的概念就被提出,但直到2005年突尼斯信息社会世界峰会后

 早在上世纪90年代,物联网的概念就被提出,但直到2005年突尼斯信息社会世界峰会后,这个概念才被广泛普及,并由此开始了物联网在世界范围的建设热潮。经过八年的跨越式发展,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国家都在物联网方面有所突破。但对于一场信息技术界的革命,物联网的能量远不止这些,世界范围内,物联网仍处于初级阶段,在研发和应用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发掘。

  物联网的潜力在于较高的普及率,鉴于这一特性,我国在物联网发展中有两大天然优势。

  第一,规模优势。当前制约物联网产业规模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高昂的成本,一般而言,只有规模上去了,成本才能降下来,这是一对相互制约的关系。中国拥有13亿人口,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实力和消费实力两方面,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我们要做的是继续加大政策、投资支持,鼓励企业创新,等到形成规模效应后,自然能突破价格瓶颈。

  第二,产业化优势。物联网可以推动经济发展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经济发展转型期,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物联网的产业链主要包括传感器制造、芯片制造、设备制造、网络服务、软件开发等环节,而利用现有的广阔市场、原材料储备、技术专利、发达的传感网络等优势,我们可以实现物联网全产业链的覆盖,这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望尘莫及的。

  在保持优势的同时,劣势也不能忽略。信息安全难以保障、国际标准不统一是各个国家都面临的难题。除此之外,我国还存在物联网企业规模小、创新体制不完善等问题。

  近年来我国物联网产业欣欣向荣,许多商家闻风而动,创办物联网企业。但企业的数量和质量并未同步发展,产值过亿的物联网公司数量极少,多数技术仅停留在理论和炒作层面,尚未渗透到应用领域。总体来看,大批企业仍处于市场探索阶段,拉动效应不明显。

  随着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加大,一些高校创办物联网专业,开始专业化人才的培养。但物联网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真正需要技术支撑的企业,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科研创新体制,产、学、研相互脱节,导致科研成果产业化进程较慢。点击了解更多中国行业联盟新闻>>>

相关热词搜索:国际 联网 建设中

上一篇:自研技术助固网拥抱物联网时代
下一篇:可预防性是物联网未来发展重要方向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