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是“微创新总裁营-走进小米”论坛,全国100多位企业家基本上都拥抱了电商,都提到了一个词汇:互联网焦虑症。
这些传统企业的创始人很好学,很敏感,也都是行动派,在晚上的互动案例环节,有一个企业家,新农哥的创始人余中武提出一个说法,大家很认同,那就是:同行业的竞争看得见,来自互联网看不见的跨界竞争最可怕!
的确是,很多传统企业都不是被同行业干掉的,是被互联网公司干掉的。如何应对?
更残酷的是,传统的很多渠道模式面临崩溃,传统这种电商渠道也面临崩溃,如何应对?
我的建议有3个:
1、互联网思维的本质是用户思维,必须深度理解用户。电商的本质是零售,零售的本质是用户关系管理。小米为什么不靠传统,不靠天猫、京东,却成长迅猛,就在在于用户关系管理,包括用户需求、铁杆粉丝、用户反馈、产品机制等。
2、我看好品牌电商,特别是有产品、有品牌、有用户的传统企业做电商,不是把电商当做一个渠道,而是当做管理用户的战略工具,用互联网的方式再造公司跟用户的关系。
3、如何抓住微信红利。特别对传统企业而言,微信能成为传统企业学会吃软饭的一个必备工具,做好之后,可以扩展,也可以升级。
推荐电商行业最敢说的“黄药师”黄若的一句警告,不要觉得危言耸听。
------黄药师的分割线-------
文:黄若 来源:《中外管理》
从电商行业的从业者到如今的投资人和畅销书作者,随着身份的转变,我可以更加客观地看待这个行业10年的风云变化。
电商行业从最初是零售渠道的补充,到如今称霸一方,迅猛发展有目共睹。但也可以看到,以淘宝为例,2010年以前的年增长率都在90%以上,但从2011年开始增速放缓到60%左右。
实际上,电商不仅是增速在放缓,问题更是随之而来。
传统电商模式面临崩溃
做电商真的赚钱吗?真的有效率吗?每次打起价格战,人们都会质疑:这种疯狂跑马圈地的模式能持久运行下去吗?
我们会发现,电商拼命打“价格战”的背后是什么?一是融资烧钱、补贴销售,靠融资后的补贴拉动交易量,而线下零售业已禁止补贴销售行为;二是有价无货、忽悠顾客,仅靠几款低价但货源极为有限的商品吸引用户眼球,做钓鱼式促销。
与此同时,淘宝这样的电商平台企业,实质上已经变成网上的商业地产公司。淘宝卖家有55%-60%不挣钱,30%可以勉强维持生计,真正挣到钱的只有3%左右。尽管平台提供方最不希望几个大卖家把持销售,淘宝也一直强调“小而美”,扶持特色中小店铺成长。但大者越大,小者越小,新进来的人将越来越难做生意,是平台模式无可避免的结局。
可以想见,以这样的速度和规模演进,电商的市场红利期即将结束。而商家也会渐渐发现,这是一个零和游戏,与线下一样,只有少数成功者,更多的只是成为分母。
看好垂直电商的未来
我之所以连续撰写两本电商行业的书籍,就是觉得行业到了要改变的时刻,2014年将是电商管理的转折年——从过去片面追求规模、不计成本地扩张,转向注重经营,重视企业自身的造血能力。
这里,我对电商行业的建议是:“盈利才是硬道理。”企业应该思考的重要命题是,如何通过更好的模式和产品,来真正留住花大价钱吸引来的客户,而不是仅仅依靠风险投资和背后金主,提前透支自己的未来。
同时在2014年,需要注意的还有“移动”浪潮,对于新一代的消费者来说,移动购物才是王道,个性化、差异化以及细分化才是趋势。
这也提醒电商界,精细化运营的“小而美”模式很重要。所以我很看好垂直电商的未来,大平台模式不是唯一的,在互联网世界,聚焦往往产生更大的效能。
2014管理风向标
Q:电商行业转型的同时,对于传统企业有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A:在更加成熟的北美市场,传统企业才是真正的电商行业领导者。这表明了细分市场潜力无穷,而如今以中国互联网从业者为主的电商态势将在未来逐渐改变,回归到零售和客户需求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