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今年年初,温州警方推出一项新举措:给全市范围内的出租房安装智能门禁系统,为流动人口发放“e居卡”,同时给电动车做防盗备案登记。
温州市委常委、公安局局长黄宝坤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对流动人口、出租房、电动车的服务管理是当前最为薄弱的基础工作,借助全新的物联网治安防控体系,实现以卡管人、以卡管车、以卡管房三大目标,可以破解人难管、车难控、案难破的难题,打造平安温州。
温州治安防控正迈向物联网时代,截至目前,温州共制发“e居卡”207万余张,其中新登记流动人口发卡率约90%;建设“e居站”89个;全市20人以上群租房已安装智能门禁系统4383户,安装门禁系统企业1178家。据了解,像温州这样在市级层面推广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治安防控,在全国尚属首例。
不用再担心小偷上门
温州每年的侵财案件发案量大,这些案件虽然只是盗抢电动车一类的小案子,但破案追赃颇费周折,且极易影响群众对辖区的安全感满意度评价。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在信息化、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城市治安物联网作为一项新兴的技术,成为温州今年力推的新举措。
温州市公安局基层基础支队副支队长温剑锋向《法制日报》记者介绍,城市治安物联网是利用高科技的传感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实现城市治安管控,是构建动态化、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载体之一,也是公安科技警务工作的制高点,可以提升打防犯罪、社会治理和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在温州市鹿城区绣山街道旺增新村3幢,《法制日报》记者看到,一户出租房窗前挂着一块蓝色广告牌,打着“精品公寓”字样,上面写着“24小时监控、防盗门、电子门多重保障,房东竭诚为租户提供满意的服务……”不过,广告牌右下角的联系电话已被纸条封住。
今年71岁的赵学娒是这幢“精品公寓”的主人,对外出租房屋已有6年,可以算是一名正儿八经的“包租公”。他对记者解释说:“房屋全租出去了,但打电话来咨询的租客络绎不绝,所以就用纸把电话号码给糊上,等有房子空出来再撕掉。”
说话间,正巧赶上租户小梅从外面回来,只见她掏出一张蓝色的火柴盒大小卡片,往门禁系统刷卡区轻轻一碰,大门“哐当”一声打开了。
“自从装了智能门禁系统,租户人人都有这样一张 e居卡 ,进门要先刷卡,小偷再也进不来了。”老赵说,过去,租户的笔记本电脑经常被偷,一度成了他的心病。现在租房租得舒心,夜晚睡得踏实,更让他高兴的是,房屋入住率达到100%,租金收入还翻了一番。
“灭火器5个、防毒面具15个、逃生绳1根……”在老赵的出租楼内,这些房屋安全设施配置数据通通上墙,租户一目了然。
“装一扇门,等于给出租房的安全级别打了一次分。”绣山派出所副所长董祥笔说,门禁系统建设与出租房安全实行综合整治捆绑推进,对符合安装门禁系统条件但又存在消防等安全隐患的出租房,派出所会联合街道进行重点整治,确保该出租房安全级别达标。
记者采访时,28岁的大学生小余正与“包租婆”签合同,他准备和同学一起创业,要在附近租房子。他对记者说:“租房最看重的是安全,我们刚看了房间,对周围环境也挺满意,决定马上签约。”
网格员陈国已在一旁记录小余的身份信息,只要身份信息传回派出所,就可以给小余办理“e居卡”了。
记者了解到,出租房门禁系统覆盖群租式、联片式、散户式、封闭式住宅小区等几类出租房,列入覆盖范围的出租房要安装出租房防盗门、防盗窗等物防设施,升级超B级锁芯,安装房屋外墙燃气管、排水管等管道防攀爬措施,或者在合适的路口等处设立岗亭卡口等。同时,在出租房主要出入口、楼道安装视频监控,将其接入公安视频监控网络平台,“包租婆”“包租公”再不用担心小偷上门了。
学校家长吃了定心丸
作为门禁系统的配套设施——流动人口“e居卡”,是一张专为流动人口制发的无线感应式IC卡,具有流动人口居住证或临时居住证的配套身份识别器作用,便于对辖区内实有流动人口进行服务与管理。
在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沙城街道七一村村委会大楼后面,是滨海民工子弟学校。学生上学、放学,只要持“e居卡”刷卡进出,学生家长的手机就会自动收到孩子上学、放学的信息。
此外,学生家长持务工单位的“e居卡”经学校授权登记后,可以刷卡进入校园接送子女,确保了校园安全。
据了解,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辖区内有新居民子女就读学校14所,农民工子弟人数约1万人。目前,已有8家中小学和13家幼儿园启动运行这项服务。
滨海民工子弟学校校长周兰训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学校从今年3月启动这项服务,学生“e居卡”除了注有学生信息,还详细备注了学生家庭成员信息,极大地方便了学校和家长的互动,给彼此吃了一颗定心丸。
前不久,16岁的安徽少年小周因琐事心情烦躁,独自跑到瓯海区泽雅镇的石根山公园内,拿着破碎的玻璃瓶在自己左手手腕上狠狠划了一道口子,意欲割腕自杀。幸好辖区派出所民警及时赶到,将他送至医院救治。小周醒来后,无论民警怎么跟他交谈,他就是不开口。
就在这个过程中,民警发现小周腰间的钥匙扣上挂着一张“e居卡”,有了这张卡,小周的基本信息很快就查了出来。根据卡里的信息,民警在瓯海一家鞋厂找到小周的父母,将其送回家。
电动车装上防盗身份证
陈志云在温州大道双车路上开了一家电动车店,门口摆放着一排崭新的电动车。作为温州市公安局龙湾分局首批试点电动车登记备案单位,陈志云的店里已有30辆电动车安上了备案登记防盗牌。
“登记一下,车子就不怕被偷了,客户的积极性都很高。”陈志云掏出手机演示起来,“只要登录温州市公安局以卡管车系统,手指点一下,就可轻松将车主信息录入,上传到公安机关的系统库里。”
电动车登记备案后,将获得一个由公安机关编制的代表车辆和车主信息的登记备案号,电动车从此就有了一个防盗“身份证”,一旦电动车被盗,公安机关在破案后可以根据登记备案信息将车辆发还车主。
蒲州派出所警长廖孙敏告诉记者,在电动车上加装智能防盗追踪终端后,可以利用GPS卫星定位技术,通过移动数据传输功能,将电动车终端信息与车主手机捆绑在一起,遇到他人触摸车辆、车辆未开锁被人移出设定区域、设备被人摘除或被强行破坏等情形时,车主可及时收到报警短信。
在温州市公安局官方微信平台“平安温州”上,温州警方同步推出了电动车备案和查询服务,市民只需登录官方微信,选择电动车预登记操作地址,根据提示输入并提交相关电动车预登记备案信息,并上传电动车图片信息,预登记成功后将获得用户预备登记编号。
如果电动车不幸丢失,用户还可以按照界面要求输入车辆所有人姓名、身份证号、车辆防盗备案号,后台会对数据进行检索并告知查询结果以及车辆状态信息。电动车被追回后,用户可携带相应证明到公安机关认领。
据介绍,从今年6月开始,温州警方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电动车集中登记备案,实现“一车一号”,并加大路面车辆巡查力度,没有备案登记的车辆将作为盘查重点。通过以上措施,可以从源头上对被盗车辆的销赃和路面转运进行管控,使电动车的追赃不再成为“难案”。